C

ategory

教学工作

银川高级中学2021年线上教学优秀课例(十五)

发布时间:2021-12-02 08:45责任编辑:信息中心点击:

         李娟,高中语文一级教师。现任高一(5)班、高一(17)班任课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多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文本,借助与教学内容相辅的延伸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发现学生亮点。

优秀课例证书


 


《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写人记事散文的第一课。其写作背景源于1926年发生的“三·一八”惨案。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但政府竟下令卫队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死伤二百余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及其同学张静淑、杨德群等均遇害。事后,有流言诽谤请愿群众,污蔑遇害的爱国学生“莫名其妙”“没有审判力”,被人盲目的引入“死地”,并将杀人责任推到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他们“犯了故意引人去死地的嫌疑”。鲁迅先生听闻此事极为震惊,极其悲愤,以深沉真挚、犀利尖锐、深刻睿智的笔调写下此文,一是为悼念“欣然请愿”却无辜遇害的刘和珍等爱国青年,颂扬她们勇毅无畏的爱国精神;二是揭露指斥段祺瑞执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令人发指的卑劣行径;三是总结“血的教训”,告诫仍在斗争的革命勇士不做无谓的牺牲,改变斗争方式;四是鼓舞民众,激励更多的人前赴后继,为开辟新的世界更奋然前行。
文中语言精警,一字一句无不彰显着一位时代巨匠的炽热真挚的情感和深邃厚重的思想,诸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至理名言给学生以德行的归正,心灵的涤荡,精神的引领。但对高一学生而言,准确理解文中精髓、语句内涵有较大难度,所以教学时力求提要钩玄,主抓关键词句,以点带面,从细微处见全貌,以此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受鲁迅先生刚正不阿的性格,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课时——

一、“走进和珍致哀念”。从主体部分入手,引导学生筛选提取文中信息,归纳概括刘和珍的形象,结合教师补充的相关事迹,认识刘和珍,感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勇敢精神,明白鲁迅因何向刘和珍奉献自己的悲哀与尊敬。
二、“寻因探果问缘由”。立足于文本的一二部分,抓住三个“必要”,结合前后文分析每一处“必要”的潜在含义,逐步渐进地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情感句“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等,挖掘惨案的实质,更深层次的感知鲁迅内心的悲痛、愤怒以及他必须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
三、“痛定思痛追意义”。结合六七部分的内容,重点解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等文句,探究这次惨案的意义。
本堂课是教学第二课时,利用PPT课件、视频资料等为教学辅助手段。线上教学不似课堂教学互动便利快捷,加上文本较长,文意深奥,学生反馈相对不及时,但急躁必然草草结束,达不到目的,所以要尽力平稳心态,引导学生关注阅读前后文段,并补充解读背景资料,让学生慢慢体会,提升感知理解力,将所思所想呈现在互动面板上。部分学生能紧随引导,认真思考,即便回答略有偏差或只有几个字,也足以成为打开教师思路、顺势再引导、补充讲解的宝贵资源。
课后利用钉钉作业及时上传对应课堂内容的练习,如尝试自己写一副挽联、一首诗来表达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悼念与敬意;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归纳文中出现的几类人及鲁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等,做到情感延伸渗入、知识巩固再现。

1.教学目标明确,寻因问果的教学设计能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课件设计精美,有视频链接,有讲解有画面;
3.“大沽口”事件以及“三一八”惨案的前因后果资料丰富;
是否推荐为优秀课例及理由:是
1.  教学环节完整,整堂课流畅自然;
2.  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课件制作精美考究;
3.  “大沽口”事件以及“三一八”惨案的前因后果资料丰富;
4.  课堂互动自然有效,问题推动课堂,逻辑严密。

Copyright ©2017 银川高级中学 版权所有  |  宁ICP备17001956号-1   技术支持:良匠科技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09号